新锐云计算企业ZStack的自主创新计划

在国内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或组织依靠云来实现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转型乃是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的主线。在这一趋势下,企业不单是迁移上云,"全站云化"已经非常普遍,有统计超过80%的新创科技公司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跑在云平台上,同时更多企业也在关闭线下IDC数据中心把业务迁到云上。德意志银行分析报告认为,中国现在有84%的企业有意愿要上云,认为云是未来。新发布的等级保护2.0版本将等级保护对象从信息系统扩展到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等,并对上述新技术提出了新的安全扩展要求。这对云服务提供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云服务这片蓝海的确市场很大,但竞争同样激烈。一方面,某种程度的同质化导致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行业细分细化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抢占先机,迅速扩大市场,成为云服务提供商的首要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新的突破口在哪里,工作新抓手是什么,这是一个现实的、带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
 
人们发现,对于网络安全而言,自主创新正是当下一个重要的抓手。随着等保2.0标准的颁布实施和今年即将发布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以及数据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等法规的相继出台,大家越来越清楚意识到,对于政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单位等防护对象,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甚至成为一种刚性需要。
 
自主创新需要哪些硬核
 
对于像 ZStack这样的云服务提供商而言,由于用户遍及政府、金融、教育、互联网、能源、制造业等千余家,在提供满足用户业务需求的技术层面的基础上,近来更加迫切地认识到自主创新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并举力而为之。
 
ZStack创始人兼CEO 张鑫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源自市场切实的需求,去年由于贸易冲突等原因,自主创新越来越被业界,包括政府,客户等层面重视。,ZStack也实实在在落地了很多泛政府项目,特别是安可项目,在这过程中真实地看到了泛政府行业对自主创新的需求,即国家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而在商业层面,ZStack恰好也能够完全满足这样的要求。另一方面,ZStack从诞生第一天开始,就在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完全自研的云平台,与这一要求不谋而和。早年间,大家对这个还不敏感,甚至怀疑,因为当时大多企业是基于国外开源项目做云的产品或者项目,如果那时强调自主创新的品牌,一开始不容易被市场认同和接受。这也是过去几年,ZStack没有过多去强调和宣传的原因。
 
至于如何做到和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它有哪些硬的指标?从自主层面,也就是知识产权来看,衡量的依据是产品里边有多少成分是企业自己的东西,因为2B产品涉及的东西很多,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国外开源的东西。如果90%都是企业自研的东西,借助了一小部分国外开源的话,则可以认为是自主创新的东西。目前,ZStack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将ZStack开源在github上边,并且打造了国内首个IaaS开源社区——zstack.io。ZStack代码都开源了,这也是衡量是否自主的一个要素。
 
从可控层面来说,一方面,要看技术、产品的方向是不是企业可以自主控制的;其次,这个产品里边发生的问题,企业是不是都能解决。所以一定是企业自研的东西,才是可控的,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主导技术、产品后续发展方向,而且所有代码都是企业自己写的,出了任何问题,都在企业可控的范围内。总体来说,自主是可控的必要条件,也是重要的条件。没有这个,可控无从可谈。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