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IT系统已成为人类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远的未来,智能制造,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人类社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全面彻底的数字化浪潮。IT基础设施作为IT系统运行的平台和载体,是实现数字化的基石。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企业必须积极拥抱云计算技术,采用符合技术发展趋势、面向未来的IT基础构架,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云计算历经十余年发展的趋势判断
云计算技术自2006年AWS推出第一个公有云服务S3开始,发展到2019年的今天,一些格局和趋势开始逐步清晰:
首先,私有云依然是大中型企业以及一些细分行业,例如政务、金融、医疗、教育、能源和制造等的首选IT基础设施。随着各大公有云厂商陆续推出其公有云在政企客户私有化部署的扩展方案,例如AWS Outposts、Azure Stack,Google Anthos,以及国内阿里云、腾讯云等的私有云/专有云部署方案,“私有云是否会随着公有云的发展逐步消亡”的命题已被公有云厂商自己否定。事实证明,私有云将长期持续存在,将和公有云共生,成为企业IT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公有云持续迅猛发展,逐步成为企业IT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者。2018年Q3云硬件支出占IT总收入的50.9%。2018年中国私有云基础架构支出38.0亿美元,公有云基础架构支出达到82亿美元(来源:IDC)。因此,公有云已经成为IT基础设施的最主要提供者。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IT基础设施可能完全构建在公有云之上。同时,一些处于技术领先行业的大型企业,例如互联网,金融,制造等,也已经开始使用公有云,探索结合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的混合云架构。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Kubernetes已成为容器编排的事实标准,逐步成为云原生时代应用部署和运行的标准环境。
随着Kubernetes对存储、网络支持的逐步完善,不仅无状态服务可以在Kubernetes上部署运行,有状态的数据存储服务也可以在Kubernetes上运行。
同时,基于Kubernetes之上已经发展出了一个繁荣并且强大的开源软件生态和完整的工具链,例如Helm实现软件套件的自动部署,Operator实现软件的自动化运维,lstio提供微服务RPC通信治理架构,Knative提供Serverless的运行框架等等。
可以预见,Kubernetes将成为未来分布式应用的标准运行时环境,成为分布式应用时代的“Linux”。Kubernetes之上将构建出一个完全由开源软件主导的软件生态,不仅仅包含应用软件,还包含各种PaaS中间件,例如消息中间件,各类开源数据库,开发框架,AI训练框架等,真正实现"开源统治世界"的愿景。
正是基于这个趋势判断,各大公有云厂商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Kubernetes解决方案,允许原生Kubernetes在自己的云平台上更高效运行。
企业未来IT基础设施的确定和不确定
基于这些事实和趋势,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企业IT基础设施将是这样:
混合云架构是企业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