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腾讯、阿里财报背后的云端新战局

阿里巴巴2020财年Q1财报隔日而至。财报显示,当季阿里云收入为77.87亿元,同比增长约66%。可以对比的是,2019财年Q4,阿里云收入为77.26亿元,同比增长76%。阿里云的营收能力在国内依旧是一枝独秀,但对比看,领头羊的增速压力在进一步显现。
 
对于云计算业务的增长动力,双方财报表述差异明显。阿里云表示,增长“由每位客户平均支出增加所推动”。腾讯则表示:“在企业服务方面,伴随销售团队及产品类型扩大,腾讯云获得了更多主要客户及大型合同,收入同比稳健增长。”——阿里侧重于展现对存量的挖掘,而腾讯的信心在于增量的快速提升。
 
两强并进之余,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也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巨头财报里隐藏的一些小秘密
 
此前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腾讯云2018年在IaaS市场增速达到128%,整体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六名、亚太区第四名,增速全球第一。财报发布前,高盛也曾预估腾讯云可贡献38亿元营收,这一数字已经接近阿里云的一半,双方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最近半年来腾讯云与合作方对外公开宣布的、与营收直接相关的“市场打单”动作,也印证着外界的外界的评价。
 
今年6月上旬,腾讯云、腾讯产业投资基金、东华软件和华体科技的四方联合体中标成都市“智慧绿道”项目,成都将会建设锦城绿道和沿线的商业等设施,铺开城市“绿色网络”,腾讯云方面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该单价格高达8.7亿元。
 
紧接着在7月初,腾讯云中标长沙市城市超级大脑项目,根据长沙政府采购网公示内容,中标价格高达5.2亿元,主要用于打造长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神经中枢”,加快推动长沙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这些动作与财报中“……获得更多主要客户及大型合同,云业务的收入同比稳健增长”相契合。
 
而上述营收可观的项目都指向一个领域:政务。事实上,它们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做腾讯云在政务领域标杆案例的规模化复制。
 
例如,长沙市城市超级大脑项目即是腾讯城市发展解决方案“WeCity未来城市”的首个落地项目,而WeCity是腾讯云标杆项目规模化复制在政务领域的主要载体。
 
WeCity被腾讯财报在谈到腾讯云不多的表述中重点提到,官方定义是“以腾讯云的基础产品和能力为底层,为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和产业互联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工具触达用户”,简单说就是一个全新的政务业务品牌,其目的是将腾讯在政务大本营广东的典型项目“数字广东”经验拓展到更多地区。
 
在这之前,腾讯云的政务相关解决方案已经在全国22个省份落地,在政务领域实现了三年25倍的增长。腾讯云通过WeCity开始“批量复制”政务案例并不意外。
 
由此可见,过去一段时间腾讯签署的那些“战略合作协议”,未来都有可能承载WeCity的规模化复制,带来可观的营收增长。
 
除了政务,腾讯云在金融方面也在走类似的规模化复制道路。截至目前,腾讯云已有6000+金融客户,150多家银行客户,公开信息中四大国有银行中有3家和腾讯云有合作。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