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算服务,谁将脱颖而出?

如何为科研提供更好的超算服务,是中国超算的一大命题。
 
陈健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超算上云”。作为超算云服务提供商,陈健认为,超算的使用者大都要经历“国内外大超算平台排队上机——自建超算集群——租用超算——超算云服务”的过程,这是一个“从落后的生产力逐渐过渡到更先进的生产力形式”。
 
以此为发端,超算领域学术界、产业界人士从各个角度给出了他们的理解和思考。
 
超算“全盘云化”有其局限
 
之所以以“小农经济”类比,在陈健看来,自建超算集群就好比自种“两亩自留地”,这些自建的中小微超算有些浪费,不如大家都把需求集中起来,把无数的“两亩地”汇集成“万亩良田”,大家通过超算云服务的形式,从大型超算上按需购买计算资源,不但可减少浪费,还能提高应用效率。
 
相应的,陈健把并行科技比作“制造大型农机具的”——只有大型超算(万亩良田)多了,“现代农机具厂商”才好开张。
 
但是,超算全部上云(指服务模式,并非云计算),现实吗?
 
虚拟化和云计算专家麻清刚提出,从技术上来讲,限制超算“上云”的条件是网络带宽。“如果可以以极低成本拉一条400G的网络专线,超算还真有可能全盘云化——但不一定都是公有云,私有云、企业云、行业云等形态都可能存在。”
 
但是,带宽问题目前很难逾越。“带宽费用是阻碍我们去内蒙古建超算的最主要原因,节约的电费都给运营商买带宽去了。”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主任工程师、计算中心系统管理室主任樊春这样说。
 
内蒙古电价为每千瓦时0.26元。近年来,西部地区利用“超低电费”的条件大力投建IT基础设施,这对于一般的云计算中心来说是个利好,但对于超算而言,并不一定可行。
 
樊春说,对于大部分超算用户来说,速度和价格是排在前两位的。超算中心对外提供计算服务,只有同时满足这两点,用户才愿意买单。
 
且不说“拉一条400G的网络专线”是个很大的前提,仅超算服务“全盘云化”这一点,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张云泉就不太认同。
 
他从超算需求的角度出发,认为目前超算云服务只能支持一些中低端计算需求,那些更快、更大规模的需求,超算云服务的形式还提供不了,“就像当年网格计算声称可全面取代超算一样,超算服务全盘云化几乎不可能”。
 
超算成本下降还需规模效益
 
樊春还提出一个问题:“超算云技术管理上无法降低成本,从而无法降低对最终用户的价格,这是超算云发展的最大障碍。”
 
这一观点与陈健提出的观点相悖。陈健此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超算云服务商的角色,就是通过研发软件和方案,以技术输出提高超算集群的易用性和有效利用率,从而降低超算的使用成本——把超算的每核时成本降低至一毛钱。
 
二者的矛盾点在哪?
 
一个答案是:用户规模。只有用户规模上去了,两人的观点才能找到平衡点。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