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全球云计算市场持续蓬勃,未来三年增速稳定在20%。云计算概 念的前身是“弹性计算云”,由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Amazon)在2006年率先提 出,这一概念性模式一方面缓解了网络销售淡季造成数据中心资源浪费问题,另一方 面也为中小企业的服务器部署提供了灵活解决方案。 “弹性计算云”模式在短期内取 得业务的爆发式增长,随即吸引IBM、微软、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纷纷入局跟进,在 过去十余年间共同推动全球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Gartner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云 计算行业规模已经达到1363亿美元, 2016-2018年间的CAGR高达24.9%,预计2019-2022 年CAGR仍将达到19%,产业持续蓬勃。
我国云计算启动较晚,目前处于追赶期,未来三年增速超过40%。我国云计算起步相 对落后,2007年云计算的概念开始传入中国,次年阿里巴巴随即开始筹备云计算业务; 2010年阿里巴巴仍在持续进行技术沉淀以解决阿里云的稳定性问题,而腾讯也在该 年跟进云计算研究;2013年阿里云宣布突破5K测试,同年腾讯云也宣布正式开启商用, 此后滴滴、12306先后参与公有云合作,我国云计算市场开启爆发周期;2017年华为 入局云业务,行业进一步迎来高增长,但竞争格局日趋激烈。当前来看,我国云计算 正处于快速扩张期,信通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云计算行业规模已经达到437亿元, 2016-2018年间的CAGR高达60.4%,预计2019-2022年CAGR将达到41.1%,远高于全球增 速。此外,对比美国中美两国云计算龙头可知,2018年阿里云的营收相当于AWS(亚 马逊云服务部门)在2013年的营收水平,可见我国仍处于云计算的战略追赶期。云计算产业链日趋成熟,当前产业硬件基础优于软件基础。经过十余年发展,全球云 计算产业生态逐步成熟、产业链条也相对完整,从上中下游来看:1)上游企业提供 底层硬件设备及基础设施,包括IDC以及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核心设备, 同时也涉及光纤、光模块等关键元器件,电源、机架、空调等周边辅助设备;2)中 游企业提供软件基础设施、平台及应用相关服务,即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 (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3)下游客户则包括企业及个人用户,其中企 业用户仍以互联网厂商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云计算产业底层硬件基础相比中游 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更短,建设进程更快,当前硬件基础优于软件基础。 展望未来,5G时代全球IT云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云计算产业链将在多重逻辑支撑 下迎来景气爆发,部分环节有望率先受益:
1)网络设备:云计算发展带来行业发展机遇,企业级路由器与交换机前景广阔。网 络设备是用于维持网络数据传输功能的物理实体,是互联网最底层的基础设施。5G时 代各大中型互联网公司在海外/国内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一方面推动网络设备速率 加速提升,另一方面也极大拉动企业级网络设备需求。2)服务器:云计算核心设备,数据爆炸带来规模化发展机遇。服务器主要用于在网 络中为终端提供计算或者应用服务,是云计算产业链的最核心环节。5G时代,随着新 型移动终端连接数量持续增长,流量爆发将驱动数据计算、存储需求呈几何级增长, 服务器出货规模也将迎来确定性爆发。3)IDC:云计算明确受益方向,云服务商扩建趋势不改,国内市场持续高增长。IDC (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信息集中处理的物理空间,具备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 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5G流量爆发叠加云计算需求爆发的背景下,云服务厂商规模化扩建IDC是确定性趋势,我国作为云计算和IDC领域的后起国家将在未来35年保持优于全球的市场规模增速。4)云通信:云视频会议作为最先受益的应用场景正在崛起。云通信包含诸多细分应 用场景,而云视频以及其衍生的云视频会议是当前最具有发展确定性的一类应用场 景。相较于传统硬件视频会议,云视频会议具备部署便捷、场所/终端高度灵活、采 购成本低、方便云端协作等众多优点。不仅如此,其较低的前期投入还有利于视频会 议场景下沉,传统视频无法覆盖的中小企业将成为巨大增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