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不是喊口号吹的”
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企业对供应链认知经历了一个分水岭般的变化:
首先是重视程度提升,从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一部分,上升到认为供应链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供应链进入场景驱动模式,从成本、供应商管理进阶到需求管理;
第三,从内部供应链扩展到平台供应链,如何融会贯通全产业链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高级能力;
第四,用技术代替人治,供应链数字化才能保证安全;
第五,供应链金融重要性凸显,企业更注重实在的业务营收。
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数字化和供应链生态化成为主线,数字化确保供应链的技术先进,生态化则让供应链平台成为主角。
和其它行业一样,能源行业正从数字化、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华能其实见证了整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历程,早在2008年,华能即通过了《中国华能信息化规划》,目标是建设华能 ERP (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系统。
近年来,“数字华能”、“智慧华能”的口号喊得响亮,目标都是提高华能集团的数字化水平,供应链也是需要被技术赋能的重要一环,算上研发与营销,供应链应该是企业生存的第三条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回到华能智链本身,改革就意味着其不再做传统的贸易,而是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新科技做业务。
华能智链做智慧能源供应链选择了比较彻底的道路,作为华能能源供应链的试验田,华能智链的供应链管理业务不光以集团内部客户为核心企业,而且还面向全部市场,中铁中建等公司的大型工程都有华能智链的身影。
“我们不是喊口号吹的,是真的踏踏实实在做。”华能智链技术总监李俊华言之凿凿。笔者了解到,从2016年开始,华能智链全部业务基本都可以线上化执行,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转型,从2018年起步的2.0转型阶段也正加速上马,也是笔者所看到的华能智链现在的模样。
说,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华能智链数字化转型的第二阶段,又是如何做的?
2.“我们没有必要从头做”
华能智链所处行业主要有三类公司,其一是专做供应链某一个环节的厂商,比如专门做保理的供应链金融公司,或者只做物流的公司也很多,或者仓库、贸易等各个环节,供应链管理很多环节都可以成立单独公司去运作;
其二是技术公司,开发仓储软件、供应链金融平台、物流软件的公司,也是供应链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三是专做供应链管理的公司,有做全链条也有做部分链条的公司。当下能打通整个供应链的公司少之又少,一般是大型集团或者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才有实力管理这么长的链条——从采购招标到物流配送、运输,供应链金融、供应链跟踪管理、仓储管理,涉及到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的公司本身就不多。
华能智链做的就是第三种,准入门槛最高也是实施操作最难的一种,背靠华能集团,华能智链恰恰具备这样的先天禀赋,全链条供应链科技公司还比较少。然而想要“直道超车”,华能智链必须借助新技术改造旧业态,也必须站在已有技术平台的肩膀上。
“单独比某一个环节,我们可能不如某一家,但我们是从业务侧做过去的,做的不是一棵树上的细枝末节,而是一棵完整的树,而且我们还在沿着链条不断往前和往后延伸”,李俊华表示。
华能智链做成平台模式是自然而然的演进过程,比如在做供应链金融或者科技服务时,和别的公司不太一样,华能是从业务端走到了供应链金融的科技端,从场景而来,所以就构建了平台,不光自己用还对外服务,继而促成了华能智链滚动向前发展的过程。
华能智链的业务模型也可以总结成平台+生态的运营模式,平台是能源及相关行业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生态是围绕能源行业构建的普惠生态圈。三大服务平台分别是互联网交易平台、普惠供应链金融平台和智慧物流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