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容器的 2020:寻找云原生的下一站

Kubernetes:企业基础设施的标准抽象
 
在 2020 年,没有人再会去质疑一个平台团队采纳 Kubernetes 作为自己的基础设施的合理性。事实上,2020 年的 Kubernetes 项目已经非常接近于的完成了它最重要的使命,即:为云计算基础设施带来一层可以让平台团队基于此构造“一切”的平台层抽象。
 
我们已经能够看到, 今天的云原生社区已经开始广泛认可 Kubernetes 项目作为“The platform for platform”的定位与价值,越来越多的平台团队正在基于 Kubernetes 构建各种各样的上层平台,PaaS,Serverless,AI Platform ,Database PaaS 等等。面向终态的声明式 API 与其背后“辛勤”工作的控制器,为“构建基础设施层抽象”这个充满了挑战的技术难题,提供了一个能够在复杂度与可用性之间取得平衡的解决方案。正是基于此,Kubernetes 项目才拥有了庞大的集成生态,让这个“企业基础设施的标准抽象”,逐步成为了业界公认的事实。
 
而更为重要的是,Kubernetes 真正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真正押注的是构建抽象的方法而非这些抽象本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基于 Kubernetes 构建上层平台,都会引入各种各样其他的抽象作为补充,甚至取代或者隐藏掉 Kubernetes 的部分内置抽象:阿里巴巴开源的 CloneSet,腾讯的 GameStatefulSet 实践等扩展型工作负载等都是这个趋势的最好的案例。
 
伴随着 Kubernetes 生态从底层到应用层能力的逐步完善,在 2020 年,更多大型互联网终端企业开始加入到了云原生的梯队当中。我们看到原本的 Mesos 生态标杆 Apple 公司成为了 KubeCon 2020 北美上的绝对主角,而金融巨头 MasterCard 则分享了他们基于 OAM、Kubernetes 和 Crossplane 项目构建跨云、跨运行时应用交付平台的内部落地案例。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以往在底层基础技术上给人以”保守“印象的大型非云企业,在 2020 年纷纷祭出了对很多新兴技术比如 Virtual Cluster 和标准应用模型技术上的落地与思考。云原生浪潮对整个技术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此外,我们也不难观察到,Kubernetes 的极大普及以及基于它兴起的上层生态,正在跟安卓(Android)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明显的趋同。安卓能够对下以一套统一的方式抽象与集成不同的手机、电视、甚至汽车等硬件设备,对上则为程序员暴露出统一的一套开发接口,使他们能够以这套统一的抽象去访问或者享受到这些基础设施能力。这种定位与 Kubernetes 非常类似,这里唯一的区别在于,安卓服务的程序员是 APP 开发者,而 Kubernetes 服务的“程序员”,则是平台构建者。在这个背景下,诸如“Kubernetes 抛弃 Docker”之类的新闻会很容易理解:安卓本身,本就不需要专注于手机的电池是哪个牌子的。
 
这个路径,可能也是 Google 比较擅长的一个“打法”:全力地去免费推广一个“操作系统”,真正获取商业价值的方式则是是去“收割”操作系统上层的生态价值而不是操作系统本身。毕竟用户是不会花钱去购买安卓的。所以 Google Cloud 目前正在 All-in 的,正是通过 Anthos 这样的 Kubernetes 混合云底座,将 Google Cloud 服务交付到在全世界任何一个数据中心上去。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