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哪些智慧医院的趋势?

第二天大会的首位演讲嘉宾,是上海卫生系统后勤管理协会研究院院长、上海交大健康传播发展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鲍勇教授,他长期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和社会医学专业研究工作,对医院和社区的智慧健康联动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演讲中,鲍勇分别以上海瑞金、上海新华、上海仁济、上海九院、上海六院、国妇婴、上海胸科医院为典型,对医院和社区健康的结合策略做了介绍。

随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董亮,从智慧医院的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的角度,做了分享。

董亮认为,智慧医院的建设应该将不同种类、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购置时间、不同报告类型设备的数据实行统一采集,完成临床诊疗过程的双向链接,从而提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郑西川,他发表了题为《智慧医院下的病人临床数据保护策略探讨》的演讲。

郑西川表示:“目前,临床数据面临着脱敏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仅仅可以满足对值型、标签型、轨迹类型数据的清洗,无法做到临床数据的全覆盖,急需引进机器学习等新技术。”

随后,上海交大健康传播发展中心智能穿戴设备研究所所长、中国医院后勤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朱斌,发表了演讲《后疫情时代,空间整体安全消毒技术为智慧医院保驾护航》。

朱斌表示:“应对突发性新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在医院空间整体消毒中,WISE消毒理念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满足使用成本低、无死角(空气+物表)、消毒时间短等需求。”

第五位演讲嘉宾,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病案统计科主任、兼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副院长牛培勤,她发表了题为《DRG+DIP下,医院管理精细化的实践与思考》的演讲。

牛培勤表示:“病种付费的趋势下,公立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会越来越高。以DRG与DIP指标代表的意义、实际数据反映的管理问题为例,强调数据本身的重要性,医院要会从数据中发现管理、学科等某方面存在的问题,管理者要会从管理的角度去看待、分析、研究、利用数据,让数据真正成为精细化管理的抓手。”

以DRG入组率为例,该指标的高低反映的是医院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病案管理水平,需要临床医生、编码员、信息、财务等多个质控环节的支持,并且还需要建议新的流程和监管机制。

随后,浙江省中医院医保办主任谢俊明,发表了演讲《基于DRG语境的智慧型符合临床路径构建》。

谢俊明表示:“不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DRG将会改变医疗健康领域所有单位及个人的思维和系统,实现重构,另外或许也可以解决医疗领域某些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七位演讲嘉宾,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医保处处长丁海霞,她对医保信息化过程中的医院端应用,进行了介绍。

从2017年开始,江苏省人民医院就已经上线了全省首个DRG管理系统,从病种、医疗组、全院的信息化维度,推动病种付费的落地。

随后,浙江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陈朝晖,发表了题为《物联融合技术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的演讲。

陈朝晖表示:“目前多个医疗物联网都存在想用没得用、用了不好用、能用不好用等问题。”

在他的牵头下,浙江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医疗设备的运行集成应用的全院级互联,满足了监控仪入网、设备动态调配、快速设备定位、M-IOT设备远程维护管理等多种医疗精细化管理需求。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