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医保局正式成立,伴随相关职能的调整转变,开始牵引各项医保业务迎来有力的信息化变革。
2019年,国家医保局宣布筹建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标准及信息平台,此后包括重庆、湖南、山东等各地医保局也都借力第三方力量,加速医保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步伐。
医保信息化建设作为医保改革的重要一环,拨开覆盖其表面的技术性面纱,它代表着利用标准化、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革新医疗保障治理,是改变每个人医疗保障体验的关键一步。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两会中,各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带来了医保改革的相关提案,如:
-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建立数据共享、医保支付结算等为一体智慧医疗联合体。
-
淮北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千里:建议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改革,对重大疾病在实施按病种付费。
-
上海棋森投资董事长冯琪雅:建议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医保体系的数字化支付。
-
遵义医大附属消化病医院院长庹必光:建议执行统一的国家医疗服务项目及医保政策。
-
粤北人民医院主任饶文霖:建议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同时,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在医保改革中,将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
显然,在已经完成药品医保谈判、DRGs医保付费等一系列举措之后,接下来的十四五,医保体系可能还将迎来新的深入改变。
而在这一系列去孤岛、高统筹、推集采、调目录的改革趋势下,又将对医保信息化的建设方向产生怎样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