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诊误诊?肺结核防治的第一道难关
“她的肺结核是奶奶传染的,在县里被误诊为普通的肺炎进行治疗。等病情加重来到我们医院时,已经发展成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上全是斑点,像撒了米粒一般,随后又引发了结核性脑膜炎,很快就去世了。而那时候,她才16岁。”
至今,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李黎依旧对这位患者记忆犹新。在从业的15年里,她也见过太多这样的悲剧。
新疆一直是我国肺结核发病的重灾区,相关数据表明,2004年至2014年间,新疆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197.18/10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
而这一数字,在南疆地区是259.84/10万,发病人数占到全新疆的70%。
“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的传播与气候、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等多方因素有非常大的关联。”李黎说,“南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是结核分枝杆菌附着与传播的温床。同时聚居性生活是当地居民的传统,一旦有人患病,很容易就传给一家子人。”
南疆地区地广人稀,村落乡镇之间时常距离上百公里,为了更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一直施行的是分级诊疗制度。
对于乡镇地区的患者,先要在当地医疗机构通过影像等手段进行肺结核早诊,再根据结果判断是在当地治疗,还是进一步送至上级医院。
“在过去,这其中的短板也很明显,基层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难以满足患者的诊断需求。”
早些年,在李黎接诊的患者中,肺结核病人占到了五分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先是被周围的人传染,又没有得到及时诊断,直到病情进一步加重,却早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病程延长,出现经久不愈的现象。而疾病在进展过程中,甚至存在癌变的风险。
李黎说:“肺结核属于慢性传染病,与新冠肺炎最大的不同在于并不会立刻引发症状,所以时常被人们忽视。但结核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肺功能,我见过很多乡村地区的孩子,因患上结核病,长期反复发烧咳嗽,身体虚弱,也失去了正常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
2010年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地区的医疗能力,南疆各地的县医院在国家扶持下陆续引入大量包括CT、DR在内的影像设备,用于肺结核等多类疾病的诊治。但医疗的核心是人,设备进来了,缺乏足够数量有经验的医生,依旧无法开展有效的诊疗。
据李黎估算,过去南疆地区基层医院持证上岗的医生比例不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