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轶昊:谢谢冯校长,这个问题是所有人都面临的挑战,我想从三方面谈一谈。
第一,是GE 医疗的历史。GE医疗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到1897年,我们第一台X光机进入苏州博习医院,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台X线设备。1919年,北京协和医院引入我们的X光机;进入刘主任所在的长征医院则是在1935年,电影《八佰》发生的前两年我们的设备就进入长征医院。GE医疗在中国拥有123年的历史渊源,我们深度参与了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血脉相融,我们对中国的承诺从未改变。
第二,是我们在中国的投入和投资。1990年,GE和北京航天部、卫生部成立了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后成为北京影像设备生产制造基地,现在这个工厂供应了我们GE全球三分之二的CT。1995年,我们建立了华伦工厂,目标就是做“中华自己的伦琴”,跟华为很像。
我们的使命可能会决定我们如何看中美关系、如何看国产。今天刚刚一个消息出来,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领域中出口最多的公司就是GE,我们的上海造影剂生产基地出口量第一,就是距离我们几公里远的上海牛顿路的工厂。
最后,我觉得最大的信心来自于习总书记,以及最近推出的一系列与优化经商环境相关的政策。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2年。在未来的42年里面,中国一定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在双循环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发展。
在这次疫情期间,GE不但没有减少对中国的投入,反而加大了对中国的投入。这是一个机会,在天津市政府帮助下,我们把3.0T Architect系列最高端的磁共振系统搬到天津生产,我们还把最高端的移动X光机搬到北京生产,把最高端的呼吸机搬到无锡生产,这些都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几个月之内,我们会把X光机和呼吸机全部都落户到中国来生产和制造。
我觉得,信心比一年前要好得多,而且我们也相信中国一定会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