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为什么会在CHINC上推出一个“云PACS”?

在这场医疗信息化的专业性会议上,飞利浦展示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覆盖放射、病理、重症医学等主要科系,针对心脑血管、肿瘤等主要疾病临床诊疗和科研需求。

从今年开始,飞利浦越来越明确自己的定位。

今年2月份,集团CEO Frans van Houten也表态:未来,飞利浦要成为健康技术的领导者。事实上,从2016年起,飞利浦就开始转型“健康科技”,围绕“价值型医疗”推出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的一系列方案。

除此之外,飞利浦在医疗领域也拉起更多的合作伙伴。在过去的几年里,飞利浦进行了19次医疗技术收购,包括2019年收购美国锐珂医疗公司旗下的医疗信息系统业务。这也是近年来医疗信息化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一系列的动作,都在释放一个信号:在擅长的设备端之外,飞利浦正在试图扩大自己的医疗版图。

医院不是一个IT公司

2018年CMEF上,飞利浦与神州医疗联合发布了“神飞云 1.0”,实现“飞利浦星云计算机影像辅助诊断系统”(IntelliSpace Portal)的“云平台”解决方案,改变原来客户必须成套购买的 “单机版”或“企业版”模式,为客户提供基于“云平台”的个性化套餐定制服务。

也就是说,客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应用需求和预算,选择“飞利浦星云平台”上的相应的应用模块。 

一年之后,仍然是在CMEF上,飞利浦与神州医疗联合发布了“神飞云 2.0”。

神飞云2.0是在1.0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针对肺癌精准早筛早诊这一应用场景,开发而成的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集成化整体解决方案,针对肺癌筛查的痛点,为数据采集、图像重建、 影像后处理、结果分析、辅助诊疗等提供全流程服务。

回到这次发布的神飞云3.0新品“云PACS”上来,其发布的缘由是什么?

此前,飞利浦的合作伙伴、神州医疗的相关负责人曾向雷锋网表示,医院本身不是一个IT公司,医院的IT工程师、庞大的IT机房占了医院很大的运营成本。“未来十年内肯定会转变。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将会从本地转到云端。”

就拿PACS来说,传统的购买自建PACS模式会需要固定的资产投入、购买保修、不断的扩展和更新存储。每年系统升级又是一笔投入。同时,自建的模式还需要医院自己建立IT管理团队,这样就造成机房和资源消耗以及潜在的数据迁移风险。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