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大背景下,如何改善医院运营数据应用的关键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医院的诊疗人次同比下降25.9%。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再叠加支付制度的变化及一系列医改政策的落地和方向调整,医院迎来了极大的运营压力。

在具体的管理关注点上,医院需要关注一系列问题:不断优化科室和病种结构,构建更加优质的医生团队;降低管理、采购供应链、人力等成本。

要解决这些问题,单纯依靠过去成熟的经验,成功的管理模式赢得市场竞争变得愈发困难。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审视评估医院自身优劣势,以及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和调整来应对外部的挑战愈发变得重要。

以下为程煜华演讲内容,医健AI掘金志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程煜华:非常感谢雷锋网的邀请。我今天的课程题目是《医疗运营大数据系统及应用》。

医改政策环境下,医院运营面临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国家医改政策密集落地,持续推进。药品、耗材加成取消,医保支付制度从“项目付费”向“DRG付费”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院绩效考核等政策落地,不只是影响科技创新、改变医生和患者的就医习惯,还有医疗体系的运营。

过去,医院的经营主要通过药品耗材加成来获得,随着药耗加成取消,医院主要的经济来源来自于医疗服务项目;支付制度的改革,收支结构又会产生新的变化,按照病种付费或者按照DRG付费又会产生新的变化:药品耗材将不再产生收益,成为医院的运营成本。这样一系列的变化,对医院、科室、医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医院如何去适应,保证医疗体系的持续运行?

例如,一家年营收30亿的医院,心血管外科受到加成政策影响后,整体的收支结余如何?经费的自给率是多少?针对这样的问题,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及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医院的整体医疗收入预计在正常调整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接近9个点的降幅,同时耗占比也会有9%以上的下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收支结余率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科室的变化会对医院整体的收入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医院科室的激励机制以及医生的行为方式。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