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国家药监局公布深圳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软件”产品获批创新医疗器械,进入快速审评绿色通道,此举将进一步加速医疗AI产品的落地商用。
演讲中,赖铭分享了硅基智能在创新申报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他表示,申报创新医疗器械是以显著临床应用价值为核心,例如:更优性能、更低成本和更高临床价值等。“但是,仅提出创新的概念还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技术转化为基本定型的产品才能实现其价值,并通过知识产权把技术和产品保护起来。”
据雷锋网了解,硅基智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软件”申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的材料主要关注如下四部分,分别是产品国内首创、核心技术发明专利、产品基本定型和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产品国内首创方面,因为在申报创新时国内没有同类产品上市,硅基智能的产品被判定为国内首创;
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方面,专利必须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或是获得授权。对于进入实质性审查的情况,企业还需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查新,证明专利中的权利要求同时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在申报创新时,硅基智能已有3件针对算法的核心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产品基本定型方面,器审中心专家比较关注需求分析、数据收集、算法设计和测试验证。赖铭认为,企业的申报材料中对这四部分内容应尽可能详实;
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方面,硅基智能的所有审查材料都以此为核心。此外,创新审查专家提出,要提供基于一定样本量的初步确认材料来证明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以下为赖铭的演讲全文,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和整理。
赖铭:首先,感谢大会主办方对硅基智能的邀请,也特别感谢在座各位同行朋友们,听我分享在过去三年硅基智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软件”申报创新医疗器械的实践经验。
我将会从以下四个层面介绍。
首先简单介绍公司和产品的基本情况,然后将硅基智能研发AI糖网分析软件产品的各个时间节点和行业重大事件进行对比,再介绍硅基智能申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完整过程,最后总结我们在申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深圳硅基仿生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在美国、北京、上海、广州设有分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半数。
我们目前申请专利数量将近90件,获得授权39件。公司的业务包括医用有源植入、医疗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其中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是有源植入产品,通过发出模拟电刺激信号帮助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恢复一定的视觉,该产品在2017年已获批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在这个项目中积累了自主芯片设计、高密度封装和MEMS加工的经验。
2016年,我们正式成立深圳硅基智能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第一个项目就是基于AI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软件。
下面我将按照时间节点,与各位分享硅基智能这些年的完整历程。
从创新医疗器械审查的公示结果,我们仅能看到产品名称和公司名称两行信息,但这凝聚了整个团队从2016年到现在努力的结果。我相信很多同行在前行道路上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
回顾我们这件事的底层逻辑。首先,为什么AI应用在糖网领域更能被认可,并受到广泛关注。2014年11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发布了《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至此,AI在糖网分析诊疗中有了临床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