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家和城市正在研究使用通用标准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更大互操作性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过去阻碍城市发展的两大遗留问题:
- 物联网设备包含许多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发的组件,并且使用不兼容的标准。随着互联技术的兴起,这些标准的弱互操作性已不言而喻。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标准制定组织和行业联盟已经制定出满足自身需求的标准。这导致了多样化标准的激增,其中一些标准比其他标准更先进。由于组织和公司之间的分歧,整合这些标准的倡议在很大程度上失败了。
基于这些原因,一套通用的全球行业标准不太可能在短期到中期内单独出现。然而,如果城市政府和监管机构能够在私营部门参与者之间达成共识,他们或许能够制定一套标准,以加快智慧城市举措,降低替代供应商的市场准入门槛,并促进更大的创新。
理论上,如果一个城市在其所有物联网设备上应用统一的标准,它就可以实现完全的互操作性。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城市和监管机构应将重点放在定义共同的通信标准上,以支持技术互操作性。
原因:虽然存在不同的版本,但通信标准普遍成熟,并被物联网玩家广泛使用。相比之下,适用于消息传递和数据格式的标准(以及语法互操作性所需的标准)还不太成熟,语义标准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而且高度分散。
一些消息传递和数据格式标准开始得到广泛接受,政策制定者不久就可以审慎地采用领先的标准。考虑到这种情况,规划者应该忽略语义标准,直到出现明确的偏好。
跨垂直平台的优势
构建跨用例工作的平台可以提高互操作性。该平台有效地充当协调器,转换设备之间的交互,以便它们可以共享数据和工作。
在城市环境中,跨垂直平台比标准化具有显著优势。因为这样一个平台可以作为物联网解决方案之间的接口,所以设备可以继续使用它们现有的标准。而且由于平台而不是通用标准负责互操作性,城市可以实现语法和语义的互操作性,从而引入更先进的智慧城市应用程序。
平台经济学还支持它们在拥有大量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大都市使用。收入包括来自参与城市的订阅费,以及每个添加到平台的用例的交易费。
一个城市维护的用例越多(如智能照明或智能停车场),平台赚的钱就越多。这种安排使得平台在拥有相对发达的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城市更具商业可行性,这些生态系统可以结合现有的解决方案来创建额外的用例。事实上,无论是跨垂直平台还是通用标准,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追求互操作性都不会创造显著的价值。玩家必须应用它来生成全新的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