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块链的产生与发展
2008年10月,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基于区块链技术描述了一种称为比特币(Bitcoin)的电子现金系统。谈到区块链不得不提及比特币。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但其后来的发展大大超过了比特币的范畴。2009年1月,比特币系统正式运行,世界上产生了第一个比特币。此时的比特币在密码学、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基础上又集成了区块链这一创新技术。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币和链是合一的,也就是说,此时的区块链不能脱离比特币这个应用。
2013年,以太坊社区的推出,第一次实现了链币分离,在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平台上,能够支撑任何应用的可能性已经实现,这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飞跃。但无论比特币还是以太坊,它们全都是公有链,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很难监管;直到2015年,全球才首次出现联盟区块链,其最大的特点是有准入控制,有极好的隐私保护,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19年6月,Facebook加密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正式公布,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再一次将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2、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技术为进一步解决互联网中的信任问题、安全问题和效率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可以用记账的故事来解释区块链,从根本上说,区块链就是一种新型信息记录方式。例如,某个村庄中,张三借给李四100元,他要让大家知道这笔账,就通过广播站播出。全体村民听到这个广播,收到信息,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核验信息真伪,然后把这个信息记在自己的账本上。这样一来,全部村民的账本上都写着“张三借给李四100元”。事后这笔借款就不会有纠纷,也没有做假账的可能。这个记账系统是分布式的,账本数据根据时间顺序组装排列为一个个区块,区块连起来就成了我们说的区块链。它按照时间的顺序头尾相连,可回溯,但不可篡改,因为它们都是加密的。假如要篡改,全体村民每个人都可以核实,这就是“共识算法”。这也可以说明区块链的一个核心思想:单点发起、全网广播、交叉审核、共同记账。包括分布式架构、共识算法、智能合约等在内的一系列技术促成了区块链的实现。
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可回溯、难篡改,使得通过层层的消息回溯,能够直接证明和确认某一主体的所有行为,从而确定性地解决了信息真实问题。不同主体之间由于不信任而在传统技术领域做出的大量“对账”行为,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一致性逻辑下,便不再需要了。这对于整个互联网的诚信体系,甚至延伸到现实社会中的诚信体系,都有很大的价值。
虽然区块链目前是建立在现有互联网之上、由应用软件相互连接而成的一个新型网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下沉到互联网基础层,与现有互联网融合发展,从而共同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