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与物联网的故事

这样一来,一瓶酒在什么时候被动过,消耗了多少酒,都会被这套设备记录下来,并且和顾客的每一笔交易匹配。酒吧老板不仅可以随时用手机查询交易,也不必像从前一样时刻盯在现场。

  类似这样的案例会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频繁出现在新闻中,从个例演化为媒体口中的“小趋势”,再变成我们的习以为常的生活。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愈发接近尼葛洛庞帝口中的那个“数字化生存”的社会,今天植入一片床单被罩的芯片,明天就会深深嵌入到人类社会之中。

  1、啥是IoT?别跟老百姓整洋词儿

  今年年初,当5G样机刚刚发到媒体手中的时候,只要是北京覆盖了5G信号的片区,都能看到媒体争相测试的身影。相关的报道铺天盖地,虽然能做的也只是运行speed test跑个上下行速率,但着实让5G火了一阵。

  很多吃瓜群众在重温了这张4G时候的老图之后,会跟着误以为“噢,原来5G的最大特色就是网速变快了”。于是在5G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后,不少通信产业相关人士发文,试图去“纠正”人们此前的认知误区。

  的确,网速或许是人们感知最为明显的特点,但速率只是5G的常规性进步,而不再像以前一样被视为革命性的进步。对于即将进入的下一个通信时代,有两个更具革命性进步——万物互联和极低延时。

  根据欧盟的预测,2020年后,全世界将有250亿个设备连接上网。而中国当时的预测是,到了2025年,仅中国就有100亿个设备联网。

  这时候,国际电信联盟却说,你们还是太胆小,预测太保守了。电联预计,到2020年将会有预计7万亿无线设备联网,几乎每个人身边就有1000个设备要上网。

  4G以前,上网的主体是人,5G以后上网的主体将变成物。因此下一代网络被称作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或译为万物互联。

  想想你家现在的路由上挂着多少台设备?大到空调电视,小到插座门铃台灯,未来10年的目标,就是让这些设备都能联网。

  而5G的另一项大特色“极低时延”,意味着端到端的时延降为毫秒。当我们再发微信或是刷短视频的时候,类似这样的等待会变少很多。

  2、万物互联时代基石

  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人类始终在沿着科技发展的一条本质规律不断进化:用更少的能量,处理、传输以及存储更多的信息。

  “用户体验速率(网速)”、“连接数密度”以及“时延”作为5G最基本的三个性能指标,为万物互联平台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递保障。

  PC时代,电脑整机出货量最高的年份出现在2011年,3.65亿;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每年手机出货量达到十亿,根据IDC的统计,仅2018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就达到14.049亿台,相比PC,手机的保有量提升了至少一个数量级;即将到来的IoT市场,连接设备也将会是数量级上的提升。

  身处4G时代的末期,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感受过,在CBD、西单亦或是国家会议中心的某场发布会上发一条微博或是微信有多困难,那么5G又是如何解决拥堵的?

  首先5G技术让我们的信号承载更多信息。关于光速与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大可不必由老百姓去操心,我们只需要了解,由于采用了更高的频率,相同时间内能够装载的信息就越多。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