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制造业和物流业在物联网的采用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像AI、机器人技术、数据和M2M技术这样的工业物联网组件带来了无数新的或未经测试的法律和监管问题,如果公司要在这一领域向前发展,就必须牢记这些问题。

  国际法律实践奥斯本?克拉克(Osborne Clarke)和Conventus Law联合编写一份题为“物联网将如何改变亚洲的产业”的新报告。该报告进一步阐述了这些发现,概述了该地区四个主要经济体——中国、香港(中国)、印度和新加坡——是如何通过工业物联网对制造、物流和供应链进行试验和创新的。该报告还讨论了政府支持如何成为实现更大自动化转变的必要条件。

  除报告外,奥斯本?克拉克(Osborne Clarke)和Conventus Law还调查了40位在亚洲市场从事制造、制造服务、物流和供应链相关公司业务的主要商业领袖,发现62.5%已经实施并正在寻求扩大IIoT的应用范围。在受访者中,中国(72.5%)和中国香港(60%)是公司计划或正在使用IIoT技术的主要市场。

  虽然其中82%的企业领导认为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是推动采用IIoT的主要因素,但网络安全风险(92.5%)和数据保护(92.5%)被列为实施这些技术的主要挑战。

  在中国,政府倡议“2025年中国制造”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提供补贴、低息贷款、免租金土地和税收减免。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核心,帮助中国摆脱对重工业的依赖,转向以需求为导向的增长。

  由于该国的智能国家战略,新加坡也在IIoT上投入巨资。 政府也在推行开放的IIoT标准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同时也在推动该领域内更多的监管知识。2018年9月,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启动了一个新的人工智能和数据治理中心,并获得政府450万新元(330万美元)的赠款。

  与此同时,香港似乎将自己定位为华南地区的研发中心。这座城市已经吸引了总部设在中国的制造商,他们渴望获得这座城市的人才和资本,同时获得政府的宝贵支持。

  最后,在印度,由于政府决定取消国家级商品税,为仓储运营商简化和整合存储解决方案铺平了道路,物流行业正在推动IIOT。创新还受到政府数字举措的推动,如电子运单系统,这进一步激励了企业自动化运营。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