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此前表示,疫情的实际拐点已经到来。钟南山院士也曾预测过,峰值将会在2月中旬出现,3月底4月前可能结束。这些专家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同时我们也在思考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对我们物联网企业带来的危和机是哪些?当疫情结束后,我们应该如何做。思考决定命运,战略决定成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春暖花开之时,你决定做些什么?
面对疫情,非接触经济如何引发新一轮爆点
在疫情发生之初,物联网企业反应迅速,为了抗击疫情,企业纷纷捐款以及捐物资,比如说美格智能捐了100万元,远望谷个人和企业共捐60万元,TE捐赠50万元,Semtech捐了35万元,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携手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不断捐款,还有很多企业走向一线,不断更新疫情防控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参与到疫情防控中。
进入全面防疫的阶段,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和集中爆发的疫情进行有效的管控,就一定要借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产品与方案,比如说热成像体温测试方案、人脸识别的物联网门禁、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门磁、视频监控、定位器、利用无人机,机器人进行重点疫区进行监控与货物运输等等,这些物联网产品与方案都得到了大量的普及。虽然这是防疫期间的临时市场,但这将为物联网产业的爆发打下了一个基础,让我们在看到了物联网企业的社会担当和责任心的同时,也发现这些物联网解决方案从落地到实际应用不仅没有收到阻碍,反而在未来将变得更加广阔,同时这也得益于非接触经济的强势崛起。
非接触经济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在2003年“非典”时期,非接触经济在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就开始被热议,其本质上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等平台,达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不通过接触就可以实现目的的经济活动或方式,表现形式有视频会议、电商平台、电子政务等。如果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电商平台、远程会议平台等更偏向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桥梁,更像是一种“网络经济”。从贴近非接触经济定义的角度来看,既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甚至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想必物联网是“非接触经济”不二的载体。
10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里的无人商店,各大城市分布的无人贩卖机,医院里RFID感温标签,VR/AR在工厂智能制造方面的使用以及无人物流等等,这些物联网所承载的非接触经济表现形态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在大众视野。所以辩证来看,在疫情的影响下,物联网行业虽然受到冲击,但是在未来它将承担起非接触经济赋予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