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如今的2020年和2003年已全然不同,在应对此次疫情时,发展迅速的信息科技,日益强大的基建能力以及不断成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正在赋予此次抗击疫情更多的可能性。
如实时更新疫情数据的腾讯医典窗口,让数十亿网民能够实时了解到疫情发展;如十天就能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几度让外媒惊叹。此次疫情中,物联网的发展受到了何种影响?疫情下的我们,又可以对物联网有何期待呢?
发展物联网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战略,不管是疫情的现在,还是疫情后的未来,对我们都至关重要。我们知道,在中国人民的共同抗“疫”下,疫情终将过去,它只是需要时间,而发展物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也必定会在未来数十年内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强大的支撑。
1. 智慧医疗
湖北武汉作为疫情的重灾区,医疗资源的紧张成了抗击疫情的重要问题,从医疗防护品的严重告急、医院隔离床位的不足,到前线诊断医生的高负荷运转,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以及医疗防护品生产企业的加班运转正在缓解医疗防护品的缺口问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陆续建成使用也逐渐降低了因床位不足让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风险,对于前线医生资源的不足以及医生之间的水平差异,远程医疗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手段。
面对传染病,必然需要大量“医生-病患”的远程诊疗,和“医生-医生”间的远程会议。远程医疗其实不是新概念,而这一次,运用了5G/千兆宽带的远程医疗,其作用被进一步地开放出来。像火神山医院已经开始应用上由华为提供技术支撑的火神山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让位于北京的专家可以和火神山医务工作者一起对于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这种方式既能让位于火神山的医务工作者快速解决问题,也因减少差旅而避免了专家、医务工作者的感染风险。
同时,远程医疗在基层防控的体现,还有政府组织的网上医生诊断平台,如微医等,用户可以通过图文、视频问诊方式对轻症进行咨询。此种方式可以促进疫情下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减轻医院的问诊压力,同时降低用户受病毒感染的风险。
2. 智慧零售
零售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次疫情中,口罩、消毒液、双黄连口服液、大米青菜等日常用品和防护用品成为零售乱象的主体对象。
零售乱象的体现在于由于舆论和市场因素,造成物价急速上涨,导致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尽管政府发布有关购买口罩数量的限制措施,口罩等防护物资的价格上涨仍然难以避免。
但是,如果在线下零售店铺接入电子价签的物联网产品应用,通过远程监控价格,在疫情期间融入政府监管机制,可以做到避免线下门店随意涨价,减少民生问题。同时,通过电子价签门店对信息的搜集,结合后台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的赋能,有可能达到将资源做到最优分配的效果,通过供应链优化,缓解前线抗战资源短缺的问题。
电子价签的应用不仅节省了企业的改价成本,最重要的是,远程管理价格的非接触式改价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