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面感知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定位器和二维码等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感知包括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协同处理、智能组网,甚至信息服务,以达到控制、指挥的目的。
2. 可靠传递
是指通过各种电信网络和因特网融合,对接收到的感知信息进行实时远程传送,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进行各种有效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现有的电信运行网络,包括无线和有线网络。由于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局部的无线网,因而无线移动通信网、3G网络是作为承载物联网的一个有力的支撑。
3. 智能处理
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随时接受到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对于物联网公司,商业模式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产品”。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明确开发智能互联产品的功能和特色。
1. 产品要素
智能互联技术大大扩展了产品的潜在功能和特色。由于传感器和软件数量的边际成本较低(添加新功能的关键部件),产品云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固定成本相对较低,物联网公司容易陷入“功能越全越好”的陷阱。但是,物联网公司能够提供大量的新功能不代表这些功能的客户价值能超过它们的成本。
那么,物联网公司应该如何选择要发展的智能功能呢?首先,必须选择那些能为客户带来真正价值,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功能。其次,对于不同市场分层,功能的价值也需各异。因此,在挑选功能时,必须先选择要服务的客户层。有的客户需要的方案只包括部分功能,有的客户则需要全面外包方案。公司应该选择能加强其战略定位的功能。如果公司的战路定位是获取高溢价,那么提供全面的功能可以加强产品的差异化。相反,追求低成本的公司则应该选择那些影响核心性能的基本功能,实现较低的运营成本。
2. 数据要素
对于物联网公司来说,“数据”是公司经营成功的关键。在商业模式设计中,必须考虑公司如何采集、使用和管理数据。具体来说,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公司应对哪些数据进行采集、保护和分析,从而实现客户价值。对于物联网公司的产品,数据是价值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然而收集数据需要传感器,这会增加产品成本。同理,数据传输、存储、保护和分析也会提高成本。要想发现哪些类型的数据有性价比,公司必须先明确以下问题:每一类数据如何为产品功能增添实际价值?数据如何提高公司在价值链中的效率?这些数据能否帮助企业理解并提升整个产品系统的性能?要优化数据功效,收集数据的频率应该是多少?数据保存的时间该多长?除此之外,公司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每类数据涉及的隐私风险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