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会有市场?
最初的市场存在于“供给”和“需求”中。生产资料配比、资源分配和货物流通,以至于之后的货币流通,孕育出现今成型的市场。无论生产者持有何种生产资料,无论消费者持有多少金钱,如若不流通,生产资料会腐败,金钱也会失去价值。
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觑市场的力量,她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推动社会的发展。
2.科技给市场带来了什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何以最少的配备获得最大的收益,是困扰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终身的问题。资源有限、能量有限、时间有限,智慧无限。书籍的出现,让科技萌芽。记录在案的文字为古今的科学家们有了知识的共享。科技攻破的难题,始终是“如何解放生产力”。21世纪的竞争源头是“生产力”,科技掀起了解放生产力的浪潮,加大了市场需求总和,改变的不仅仅是居民的生活方式,而是思想。
3.怪相层出的移动支付
世界上第一张“卡”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将移动支付带入了我们的生活。BAT竭力完成O2O闭环,想在互联网金融圈地战中占领高地。圈地的目的在于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火热的“打车软件”在降低铺贴后逐渐熄火,10元的驱动力、7元的感召力和3元的冷却力。圈地、用户体验等等。现今的移动支付方式和技术都还不成熟,地市层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不涉及到移动支付的概念。百姓期待的是实打实的民生应用,而不是业内画的“智能化”大饼。
4.备受争议的互联网金融
移动支付可以归属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倒逼传统企业转型,挑战传统的代价让互联网的生存方式备受争议。我们常把互联网思维“团结、互利、重体验”的特性挂在嘴边,打出金钱牌、感情牌号召百姓加入智能化浪潮。然而互联网金融自面向用户起都没有摆脱争议,来自网络安全的挑战、即有商业模式的挑战、行业标准的挑战、用户体验的挑战。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预示着互联网金融行业要接受新一轮的标准定义,推出可行性高、可监管性高的互联网金融条例。
总结:商业市场将迎来冷思考
对于未来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智能化市场,真正走入居民生活的应用还很少。智能化市场还处于初生阶段,要想完全依靠市场的运作瞬间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实属不易。在智能化大趋势和浪潮下,不能否认商业化的运作能加速生活智能化。在没有形成用户体验的口碑效应前,盲目跟风追逐的智能化并不适应中国市场。
在初生阶段的智能化市场,在经过了快速发展后,即将迎来冷思考。欲知“价格”如何限制市场发展,请关注下期物联热点“价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