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物流业希望

 几年前流行一个说法:从广州运送货物到北京的运费,比中国运到美国的运费还要高。如今,这种绝对价格的高低是否有了改变尚不清楚,但一个没有改变的事实是,中国的物流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在中国,物流成本占企业成本的30%~40%,而发达国家只占10%~15%。”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介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去年发布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是美国8.5%的2倍有余。
 
  如果说制造业是经济实力的脊梁,那么物流就是维护经济体运行的动脉血管。“只有交通运输率先现代化了,才可能在更高水平上引领其他行业现代化。”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表示,物流业应该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发展提升。
 
  高企的物流成本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常年徘徊在18%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徐冠巨表示。
 
  《报告》称,中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不仅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而且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金砖国家相比也偏高,例如印度为13%,巴西为11.6%。
 
  据了解,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是衡量物流效率的标志,该比重越低,表明单位GDP消耗物流资源越少、物流效率越高、国家的经济整体竞争力越强。
 
  《报告》称,在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终成本的10%~15%,在发展中国家,各种低效现象导致物流成本显着增高,占成品成本的15%~25%甚至更高。而对中国的制造商而言,物流成本高达生产成本的30%~40%。
 
  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徐冠巨介绍:“我国工业企业物流费用占产品销售额9.1%,比日本高4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35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9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3万亿元。按9.1%物流费用率测算,全国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消耗了物流费用9.4万亿元。”
 
  徐冠巨称,调研中,杭州钱江压缩机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庄立国对他反映,制造业企业一方面要投入资金建大量仓储储存原材料和成品;另一方面却由于物流信息不畅和缺乏有效调度,造成被动压库等问题。“物流的不畅通就如同得了高血脂一样,血管上堆满垃圾,血液不畅,企业也因此容易陷入困境。”物流成本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使得企业能够投入创新的资金捉襟见肘。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