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3.0到工业4.0的重塑 敢问路在何方?

 在过去的几年中,一场冷空气笼罩在中国制造业的上空。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的逐渐走高,压缩着日益稀薄的制造业利润,而这种情况仍将继续。与此同时,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在高端产品领域,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国外高端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这部分产品的吸引力也同样水涨船高;在低端产品领域,许多资本和国外企业纷纷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他们的产品价格也更加低廉,使得我们的价格优势正在消失。这一切使得中国制造业这片原本肥沃的土壤变成了冰冷坚硬的冻土,然而国内的制造企业仍如同一颗颗顽强的种子,在不断努力地生长,期待着那破土发芽的一天!那一天似乎快要到了,但通向那一天的道路又在何方?
 
  正当中国众多制造业企业在严冬中苦苦挣扎之际,“工业4.0”的概念横空出世,如同璀璨的明星照亮漆黑的夜空,光彩夺目,它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它的传播使得众多企业家犹如醍醐灌顶,仿佛瞬间找到了那条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然而真相只有一个,或许它只是一个飘在半空的泡沫,在阳光的折射下五彩缤纷却一捅就破。它来自德国,一个与我们有着不同历史和国情的地方,没有人可以保证它一定不会水土不服。这条道路是否可行需要我们谨慎、客观的分析和求证。
 
  工业4.0这个词汇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简称。它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正式提出,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历史上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意味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之前的3次工业革命分别是:工业1.0从蒸汽机的发明开始;工业2.0从1870年引进分工劳作的流水线开启;工业3.0是1969年开始的利用电力和IT系统升级自动化生产。而工业4.0将是智能生产——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的应用,打通所有生产环节的数据壁垒,无线网掌控一切的时代。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将数字科技与工业产品以及物流相连接,这就是工业4.0。”简单而言,如果说现在的自动化生产是人与机器对话,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实现机器与机器对话,也就是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为何在德国被首先提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接下来的讨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的互联网革命形成的风暴席卷全球,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美国也凭借这股风暴成为了“工业3.0”时代的集大成者。而德国,作为全球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对制造业沦为信息技术的附庸这一趋势并不甘心,如果制造业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都被云计算接管,那么美国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德国迫切地需要引领新的一轮工业革命,来争当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德国有这个资本!面对着美国互联网的强进势头,德国祭出的“杀手锏”正是他引以为傲的制造业。无论质量还是技术,德国制造都享誉全球,70%左右的产品被销往世界各地。这也是帮助德国在最近今年的经济危机中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