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发展的实践与未来

 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十五"期间科技部智能交通科技攻关计划的实施和示范城市的建设,到"十一五"期间科技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的一系列项目部署,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
 
  1997年中欧智能交通系统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智能交通科技开始为我国社会所关注并受到重视。2000年科技部成立了全国ITS协调领导小组,并相继批复成立了国家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中心、国家道路交通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还设立了中国ITS体系框架、中国ITS标准体系等专题研究项目,为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基础。"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ITS重大专项启动了12个研究项目,同时科技部支持在全国12个城市进行了ITS示范城市建设,对智能交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部分地方政府和城市也都设立了智能交通科技专项课题,投入了相应的经费对研究进行支持。这一时期的工作,可以说是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发展的启动阶段。
 
  进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设立了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在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设立了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在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设立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安全技术"专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安全技术"专题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为指导思想,按照综合交通运输和服务的网络优化与配置技术,智能化交通控制技术,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及协同服务技术,交通安全新技术和新型载运概念技术等5个技术方向进行了总体部署,立项的研究项目超过了100余项。863计划对智能交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006年科技部启动实施了"十一五"科技支持计划项目"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项目设立了"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北京奥运智能交通集成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远洋船舶及战略物资运输在线监控系统"、"军交运输智能化监控指挥系统"等六个课题。"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面向重大技术问题和重要活动的交通保障,集成创新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2008年,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部联合开展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作为行动计划的重要技术支撑,科技部组织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处置集成技术开展与示范应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从信息共享平台、山区公路安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控制、营运车辆运行安全、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提升、路网安全态势监测、交通安全执法等多个方面部署了7个研究课题,对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示范应用。该项目跨部委联合、多单位协同攻关、研究与示范紧密结合,对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