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被允许在内达华洲上牌行驶的事,让自动驾驶技术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从那个时候起所有人都明白了,自动驾驶的时代已经不远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及是在1939年的世界博览会上,里面展出的通用公司的Futurama概念车正式向全世界昭告了这个梦想。从那时起,人类从未停下追求无人驾驶梦想的脚步;而就在70多年后的现在,这个梦想似乎就快要实现了。
还是先聊聊什么是自动驾驶
开篇之前,还是先统一下自动驾驶的定义。
根据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根据这个定义,其实自动驾驶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实际应用。判断自动驾驶的核心就在于主动式的操作,而根据其主动介入的程度,自动驾驶可以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驾驶员辅助系统,驾驶员辅助系统能为通过为驾驶员采集关键信息,为危险的驾驶行为发出警告,相关技术有:车道偏离警告,正面碰撞警告和盲点报警系统。目前这些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配备上述功能的车型价格区间已经下探至30万元以内。
第二阶段是半自动驾驶,当特定情况发生而驾驶员不能及时做出恰当措施时,半自动系统能让在汽车主动进行特定操作。例如紧急自动刹车、紧急车道辅助。目前此类功能主要配置在豪华车型上,但价格区间已经有了迅速下探的趋势。
第三阶段是高度自动驾驶。该系统能在驾驶员监控的情况下,特定条件下让汽车自主控制行驶,驾驶员可以随时夺回控制权。今年美国CES中的一辆经过改造的奥迪A7通过此技术行驶了900公里由旧金山到达拉斯维加斯参展,并且时速可达90公里。但此技术目前仅出现在试验车型中,尚未量产。6月11日特斯拉公告将会在月底公测可以进行自动驾驶的mode S,但没有披露具体细节。
第四阶段:完全自动驾驶,这也是自动驾驶的终极阶段。在无需驾驶员操作的情况下,汽车可以完全自主行驶。Google无人汽车便是定位于此,目前行驶距离已超过30万英里,但仅能实现特定场景下的低速行驶。
第一、二阶段已然实现,第三阶段接近商用,第四阶段也已呈现雏形。因此有理由相信无人驾驶的汽车将会在未来的几年内得以商用。
实现无人驾驶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汽车能够通过遍布全车的各式传感器迅速采集到与之相关的车内、外的海量信息并高速处理。这些车辆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后,根据计算主动的选择主动操作,而实现这一切离不开的就是车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