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总理报告中的“互联网+”一亮相便引起热议,各个行业都在讨论互联网加了自己会怎么样。做为一个农业工作者,我也凑个热闹,说说我眼中的“互联网+农业”。刚好这两天在读《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讲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很受启发。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基于人机互动、社交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发展的基础,工业正在从传统的技术推动型向软件控制型进化,即嵌入式软件系统将主载工业的整个产品周期,从研发到设计再到生产再到改进与回收等,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小批量生产,也适应不断复杂的产品功能与控制系统,形成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这就预示着,互联网已经由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种工具、一种载体、一种思维方式全面渗透进产业的各个环节,整合为一体,并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套用“改革中的问题要通过改革来解决”一说,则互联网带给产业的现实问题也要通过互联网来进一步解决,任何躲避与视而不见,都是十分危险的,其代价要么是被边缘化,要么将被历史淘汰!
那么再看互联网与农业,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一个像阳春白雪,一个像下里巴人,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两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渗透,互联网与农业逐渐紧密结合起来,从对农业的深度改造开始,到颠覆农业的传统营销模式,再到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一场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农业盛宴正在上演。所以,“互联网+农业”不是正在讨论的未来问题,而是正在发生的当代问题,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
实际上,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四化同步”被写入大会工作报告,即在确立城乡一体最终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原来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到“四化同步”,标志着对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也表明信息化不再只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技术工具,而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价值链。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农业已经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
互联网+农业,就目前的实践看,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互联网固有的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并进一步畅通农业的市场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得到明显改善;如果再放眼未来的话,农业也可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走上一条智能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这将取决于互联网在农业中的渗透程度与实际运用融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