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的“哪吒”

记者在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哪吒实验室看到,小巧玲珑、红白相间的“哪吒”既有固定翼又有旋翼,中间主体是一个电子舱。“哪吒”的机臂上,有一个十分巧妙的折叠机构。通过机械自锁装置,可以实现入水之后机臂折叠,出水之前机臂展开。

  据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技术团队曾铮副研究员介绍,“哪吒”是将水下滑翔机的设计理念与无人机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有机融合,具备垂直起降与悬停、水平飞行、水下滑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在空中飞行自主定位,还可以在指定海域或者水面降落,并进入水下潜航,完成水下的观测任务后钻出水面,自主飞行返航。巧妙之处是,“哪吒”的固定翼不仅是空中的飞行翼,入水以后还可以成为滑翔翼。旋翼则可实现航行器在水、空跨界过程中的稳定起降。

  作为海空两栖的航行器,“哪吒”高强的本领来自科研人员长达五年坚持不懈的技术攻关。上海交大海洋技术团队连琏教授、曾铮副研究员带领卢迪、熊程珂、吕晨昕、胡锐等成员,在上海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前瞻布局基金项目、青岛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支持下,成功研发了承压耐蚀高速电机、小型轻量化浮力调节系统、海空跨介质航行的非线性稳定控制器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哪吒”已具备50米级水下航行、5千克负载能力以及良好的空中运动与跨介质能力。2020年,“哪吒”在浙江千岛湖成功进行了测试,今年还将赴南海进行海试。

  “我们之所以将这种新概念的海空两栖航行器命名为‘哪吒’,是国产电影《哪吒》中有句话让我们深深共鸣,人们眼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我们要勇于打破这种是非成见。”曾铮说,“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空气和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介质,航行器是不可能同时在其中飞行的。‘哪吒’就是要打破这种成见,实现在空气和水里的自由穿越。”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