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里安全模型的每一层,都是单向依赖于外层的。也就是说,外层的云、集群、容器安全如果做得好,代码层的安全就可以受益,而反过来,我们是无法通过提高代码层的安全性来弥补外层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或问题。基于上述这一点原理,我们的纵深防御策略是「自外而内」地进行“设防”。
一、云/数据中心/网络层安全
这一层也可以称之为基础设施安全,不管从何角度,公有或私有云或企业数据中心以及对应的网络安全,是 K8s 集群最根本的安全基础,如果这一层存在安全漏洞或者过于脆弱,则整个系统都不能在此基础上保证组件的安全。
我们除了需要防御传统的攻击,如 ARP 伪装、DDOS、网络层各类报文等攻击,应该针对 Kubernetes 集群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二、集群层
保护 Kubernetes 集群有两个主体需要关注:
保护 Kubernetes 集群组件与服务或应用:
针对这两个主体的保护,我们的保护可以分为 4 大块:管理 API 的访问控制、Kubelet 的访问控制、Runtime(运行时)工作负载或用户功能的访问控制、集群组件的安全漏洞防护,如下图所示。
- 不允许在 Internet 上公开对 Kubernetes 管理平台(Control Plane)的所有访问,同时仅开放部分可信 IP 可以访问 Kubernetes 管理 API。
- 所有节点只暴露指定的端口,包括对管理平台的内部端口和来自 NodePort 和 LoadBalancer 类型的 Kubernetes 服务的连接,并且不应该直接暴露到 Internet。
- 通过云提供商或机房的网络层安全组(例如 AWS 的 Security Group)对管理平台以及节点授予最小权限控制:
-
对etcd(Kubernetes 的基础存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仅允许来自集群管理平台的访问),应强制所有连接都使用TLS,并确保所有信息都是在持久化层被加密的(Encryption at rest)。
- 集群与组件
- 运行的服务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