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问题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是否有必要通过绑沙袋来提高腿部力量,并且在“已持续了三周,孩子们说腿疼、很累”的情况下继续此项练习?这是值得商榷的。
作为一名曾经的专业运动员,笔者以为,腿部力量的薄弱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练习方法达成。从媒体发布的相关图片中可以看到,沙袋都是捆绑在学生的脚踝上,长期或不得当的捆绑方法必然会导致该部位的不适,或者引起脚踝的磨损。尤其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尚处于骨骼发育生长期,骨软皮嫩,更容易引发磨损。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提高腿部力量可采用降低重心的走、跑或各种跳跃、抗阻练习来进行,不宜提倡绑沙袋跑步的方法。
事实上,用绑沙袋的方式提升小学生腿部力量的办法,或许是校方负责人从武侠片或武侠小说中得到的“启迪”——长期捆绑重物之后,“身轻如燕”的大侠们大展腿脚功夫,屡战屡胜。殊不知,该方法并不一定科学,用在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身上更有急功近利之嫌。纵观全球最新的核心训练理论与实践,多是采用克服自身重量或对抗一定外力作用的方法增强身体机能,而外力主要用于躯干、腿部等骨骼和大肌群,并不会针对小部位进行练习,对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
据相关专家介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只是对小学生腰、背部力量提出了要求,并没有对下肢力量作规定。即使在业余体育训练中,也很少让小学生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力量练习,对于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普通学生,增加力量训练的手段通常要到中学后半段才采用。
捆绑沙袋练习现象的出现,凸显的其实是学校科学锻炼方法和理念的缺失。笔者在长期采访中发现,由于不遵循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上体育课或锻炼时导致伤病事故发生的比比皆是。比如,很多人在剧烈长跑之后由于体力不支等原因,会立即停下或坐到地上,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轻则会带来身体上的各种不适,重则可能诱发疾病甚至导致猝死。此外,由于不注重准备活动或练习方法不当,经常出现学生崴脚、扭伤甚至骨折等现象。在采访校园足球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少中小学生竟然在供专业运动员使用的11人制场地上踢着成人足球,这种违背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伤害。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学校体育制定的目标。在落实这一目标中,我们可以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甚至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进行探索,但请一定谨记,要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科学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