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教学的一部分,其价值是多元的。各学校制定了考核细则与评价标准,考核老师的教学实绩,培优补差、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等都在考核范畴,唯独作业设计成了“漏网之鱼”。
作业设计成为教学实绩考核的“盲区”,作业设计研究成为学校教学研究与管理的“短板”,导致教师作业布置随意,重视作业数量,忽视作业质量,增加了学生作业负担。同时,也影响了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学实绩考核,既可以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可以促使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
对作业设计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要从多方面着力,引导教师设计高质量的作业,从而使作业的功能增值,使学生的学习增效。
其一,作业设计是否有针对性。作业既具有检测学习效果的功能,也有巩固练习的功用,还有促进拓展应用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作业设计必须增强针对性。否则,作业的功能将会贬值。
有针对性的作业,才是有质量的作业。对作业设计考核与评价,要重视作业设计的针对性,重点考查作业的价值是否多元,能否承担作业的功能。
其二,作业设计是否有层次。因材施教,包括作业分层设计、分类布置,既要设计统一的作业,也要设计个性化作业。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设计作业时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忽视了学生的学力,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力,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定制个性化作业,既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对作业设计考核与评价,既要考查作业是否有梯度,也要考查作业是否有坡度。具体地说,数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对学生整体而言,作业要有梯度,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作业难度不同;对学生个体来说,作业要有坡度,有易有难,由易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