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学影像 AI 的进展分析

近日,2019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CCR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共同主办。

尽管医疗AI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但是为期5天的大会里,人工智能依然是放射科医生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64场专题发言和论文发言、肝脏、直肠的共识讨论,让AI牢牢占据了医生话题的C位,小小的会议室里挤满了各种专业的观众。

张惠茅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主任,也是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常委。

作为一名医生,张惠茅主任对AI的发展十分关注。在CCR 2019的人工智能分论坛上,张惠茅发表了题为《中外医学影像AI进展对比》的演讲。

关注AI掘金志公众号,在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吉大一院”,即可获取演讲PPT。

她表示,从临床需求到临床产品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不断的进行迭代。很多医疗AI产品虽然能解决单个痛点,但是很难满足医生日常工作中的所有需求。

因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成立了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以及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金征宇主任和刘士远主任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我们都特别希望去推动医疗AI的发展。”

今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积极投入资源,成立了10个工作组,加快各种测试样本数据库的建设。

此外,张惠茅主任也从政策、伦理、应用、人才教育等层面分析了国内与法国、加拿大、美国等三个国家在医学影像AI方面的诸多差异。

2017年、18年,法国和加拿大就成立了工作小组,来讨论AI使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研究把AI引入临床会引起的影响,以及如何让它更好地帮助医生。

但是,两个国家会略微有所不同。

例如,法国规范了一个严格的匿名化范畴,要求去除dicom格式文件中患者的隐私信息。医生需要告知患者其医疗数据将用于研究,并签订书面协议;

而加拿大没有法国严格,他们指定的规则是可以妥善的保护患者的标识的关联信息,但是这些必须加密。

而相比之下,美国建立了一个关于AI的评价框架,主要目的就是从基础研究、人机交互、伦理和法律安全等诸多方面来推进AI的发展。

当然,在数据库建设、产品应用范围等方面,张惠茅主任都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见解。

演讲最后,张主任说到,“我们不能把新的算法、数据都放在自己的腰包里。如果中国未来想做好AI,一定要打开这个壁垒,大家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们的医生奉献数据,算法团队奉献算法,在一个公开公平的情况下,大家互相交流才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